一个人总是对自己的父母发脾气,对外人却很礼貌,父母面前像只狼,外人面前像绵羊,既极端自负又极端自卑。这种人就是典型的″双面人″,外面怂,家里横!为人虚伪,戴着一副假面具做人做事,这样的人最恶心。
通常越是有能耐、有本事的人,态度越是谦逊,脾气越是温和。在外人面前不卑不亢,说话春风化雨,身上却透露出一种不怒自威的气质,让人不敢轻视,不敢随便欺负;在父母面前更懂得孝顺,更会在意家庭的和谐,更加珍惜亲情,知道感恩父母,不会对父母大吼大叫、乱发脾气,伤害父母的感情。而越是没能耐、没本事的人,因为缺乏自信,在外面不敢轻易与人争锋,只好假装很有礼貌,见人客客气气,即使受了委屈,也选择逆来顺受,担心别人不放过自己,内心没有血性与勇气。这种人窝窝囊囊,在外人面前不敢抬头挺胸做人,就把怨气撒在自己的父母身上,在父母面前发脾气、耍威风,因为tα知道只有父母不会拿自己怎么样,这样发脾气的代价最小,父母为了不让家丑外扬,大都会选择打落牙齿和血吞,忍让为上,如此恶性循环,更加纵容了tα的坏性格、惯坏了tα的臭脾气,让tα变得越来越有恃无恐,习惯了把父母当成出气筒。
一个经常对父母发脾气,而对外人很有礼貌的人,基本上就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。这种人心里清楚,跟外人发脾气需要承担后果,自己恐怕承受不起,而跟父母发脾气最安全,最容易得到父母的原谅,因为父母永远不会与自己的儿女记仇较真,他们受过了儿女的脾气后还会关心牵挂儿女,世界上也只有父母能做到这样,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!
父母给了儿女生命,含辛茹苦养育儿女长大成人,每一个做儿女的都应该学会感恩。百善孝为先!乌鸦尚知反哺,羊羔懂得跪乳,何况人乎?一个人在外人面前再怎么表现得彬彬有礼、温文尔雅,而在父母面前骄横无礼、乱发脾气,这种人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,不懂孝顺父母的人不可能是个好人,最终必将被世人鄙视,让大家看不起!
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,道理都懂,可是谁又能真正做到呢?我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,父亲是一所大学的教授,母亲是个高中老师,我毕业工作后去了另一所城市,距离家里两个小时的车程。母亲因为身体不好,提前办理了内退,为了照顾父亲起居,老两口住在父亲学校的教职工宿舍,母亲偶尔回家里打扫下卫生,大部分时间跟父亲一起做伴。我母亲能做的一手好菜,我跟父亲都对她的厨艺赞不绝口,尤其是经典名菜“红烧肉”。缘于我们父女倆对母亲的大力“恭维”,母亲也爱下厨,不论多忙,都会想办法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。印象里上高二那年,有一回好几天没吃红烧肉,下课空档我跑到母亲办公室找她。身为教师子女有个好处就是,别人家惧怕去办公室,我则跟窜门似的随意溜达,“婷婷来了”“李老师好”“王老师好”,穿过层层熟面孔,来到批卷子的母亲跟前“妈,我想吃红烧肉”“得,晚上回去做”。母亲没有抬眼看我,很专注的低头阅卷,那会儿她还身兼高三班主任一职。我还想说点啥,见她“分身乏术”,悻悻然回了班级,那天下课放学之际,我妈班级的班长找到我“刘老师让你下课买酱油跟八角,她要开会,让你先回去”。得令,我屁颠的买好酱油跟八角,路上,跟提着五花肉、大葱的父亲撞了个正着。回到家中,我们爷倆把食材放在桌上大眼瞪小眼的坐着。我跟父亲都是舌尖上的巨人,动手的小冬瓜,会吃不会做,有时在厨房打个下手都要被老妈嫌弃的不行。母亲这个会,开的有点长,我俩肚子饿的连唱空城计。母亲回来做好饭烧好菜将近8点了,印象里那一次,我跟父亲风卷残云吃完所有的饭菜,一点不剩,母亲嗔骂“闺女,跟妈学做菜吧,不然以后嫁不出去了”“刘老师,亏您还是人民教师呢,女德那一套对我不管用”我怼母亲的时候,就喜欢喊她老师。“老赵,你好好管管你女儿,懒虫一个”“刘老师,儿孙自有儿孙福…”我父亲显然跟我一个阵营,爷俩全然没有“吃人嘴软”的觉悟。“你们…”时光飞逝,岁月如梭,眨眼,我研究生毕业,我父母一直怂恿我读博,走学术道路,好继承他们衣钵,可我偏偏对教书育人不感兴趣,很叛逆的我行我素去了一家知名外企,从事广告设计的工作。外企有一点好,时间相对自由,但也仅此而已,工作却也累。随着我工作流程的熟络,我俨然挑大梁独揽项目,尽管薪资水涨船高,工作强度越来越大。开始工作的第一年,我还能毎周末都回家,到后来实在抽不开身,接连两个月没回去,母亲先受不了,周末拉上父亲过来看我,我只能放下手中活儿,陪他们逛了一圈城市,等送走老俩口,我自个加班加点赶活儿。母亲因为身体原因,54岁那年,办理了内退,退休后的母亲时间充裕了,却也变得唠叨了,因为我只顾埋头工作,也不谈个对象,母亲几乎一天一个电话“唠叨”,那阵子,我本来工作就忙,母亲为这事烦我,没少让我怼。单位接了个大项目,进度非常赶,我负责的设计模块同样是甲方爸爸最重视的部分,那天下午跟着甲方的代表商议,突的接到母亲的电话“闺女,你在忙么,我跟你说…”“打住,妈,我没空呢,在忙”我下意识以为妈又说对象,直接挂了电话,铃声复响,“闺女,你要不要吃红烧肉呢”“妈,我这会儿忙,吃啥肉呢,我晚点回你”我没好气的挂掉电话,转身继续跟甲方代表商榷。那一天,我在单位待到晚上9点才走,回到小区家里,赫然发觉母亲蜷缩在门口,手里提着肉,“妈,你怎么来了也不说声,你来多久了”“我打电话给你那会儿就到了”“啊?那你吃饭了么”“没呢”我又心疼又生气,“刘老师,你是不是傻,这可是大冬天,你在这里挨冻,你就不会找个地儿吃饱喝暖慢悠悠等着么”我音调提高“我寻思你快回来了,没想到这么久”“那你就不懂打电话我么…”“我打了,你关机…”母亲被我训得跟小媳妇一般,见她如此可怜,我意识到自己态度欠佳。她手里还提着肉跟大葱,进了门就想去厨房鼓捣,我让她赶紧止住活儿,“去楼下吃吧”。母亲吃了碗面,恢复精神体力,眼神也恢复“凌厉之色”,我暗道不好,“打住,刘老师,今日不谈风月”,“赵婷婷,我才不跟你谈风月,我要你谈对象”“得得得,我知道了,我抓紧,你啥时回去”“好你个不孝女,你妈我刚来就要赶我走么”“我哪敢呢”…母亲这次计划在我这边待两个星期,用她跟我父亲通话时的话讲“要让闺女从思想上彻底接受一遍洗礼”。周六早晨,母亲准备做早餐,让我跟着学习下厨,我很抗拒的直接反对,“我要加班画图”,“妈,我纸篓呢”“我丢了啊”“你干嘛丢我东西”“我给你收拾房间呢,什么干嘛干嘛的”母亲有点不悦。我有个习惯,有时画图不甚满意就卷了丢弃纸篓,却经常自己“打脸”,翻出来用“丢弃”的创意。母亲不明所以委屈,我却郁闷不已,只能怪自己习惯不好,那天母亲做好饭,我吃着都觉索然无味。当天,母亲还把我的联系方式给了一个不知谁介绍的儿子,也正是跟那男的聊天让我跟母亲爆发了一次最为激烈的冲突。好友通过不久,互相问候了几句,随后那男生直接问我是不是ch,我觉得可笑,直接拉黑了他。没几分钟,我妈到我跟前,“闺女,你怎么回事,张阿姨打电话说,你把人拉黑了”我跟她说了下缘由,“这孩子真是不会说话,问你谈过男友不就好了么”“妈,你怎么回事,还帮人家说话”“那你是不是呢”母亲问我。“我是”“那你干嘛不好好回,拉黑别人很不礼貌”“刘老师,你搞清楚,他不尊重我,我凭什么尊重他。还有,你电话给我,我要骂那个张阿姨一通。不要什么人都往我这里介绍,我这里不是回收站!”母亲的电话并没有挂断,她的手捂着通话口,我确信我的大声足够让对方听清。母亲放下电话,阴沉着脸,我同样不悦,接下来两天我们母女开始冷战,尽管我俩不说话,下班到家,母亲照例做好饭,只是缄口不言。我同样憋着不说话,看谁先忍不住?当晚,母亲开始收拾衣物,“你要去哪”“回老赵那,人老了女儿不待见,还是老伴靠得住”母亲念叨了一下,仍别有所指。“我一个人一样生活的潇洒着呢”,“你现在潇洒,等你老了有你受的”“我不还年轻么”“你都29了”“得得得,你赶紧回吧”母亲长叹一声…第二天,我起来时,母亲已做好早餐,还给我留了便笺:她去买肉和菜,准备给我留一大盘“红烧肉”供我接下来吃,我心道,终归是刘老师先向我妥协了。吃了早餐,同样留了个便笺,“妈,我就知道你是亲妈,爱你么么哒,回去路上注意安全,记得让爸去车站接你”,随后美滋滋的出门。殊不知,这张便笺,我母亲再也看不到了……到单位不久,接到一位自称警务工作人员的电话,我有点莫名其妙,下意识以为是骗子,是刘某某家属么?随后对方报了我母亲的身份证相关信息,以及在医院的具体情形……我顿时天旋地转,站立不住。我母亲出车祸了。我打了的士,赶往医院,路上颤抖着手拨通父亲电话,我满是哭腔的跟父亲逐字断句抽泣的说着,却根本说不出完整的句子。到了医院下车点,好心的哥接过电话,跟我父亲说了位置,发了地址。下车后我一路哭着到地下室,看着躺在里面的母亲,我当场晕厥了过去。母亲被撞时后脑着地…肇事车辆闯了红灯,初步判断涉及酒驾。我跟父亲拒不接受任何民事方面的赔偿,务必让对方付出最重的代价。只是,我此生,终将永远心怀愧疚。如果那几天没跟母亲冷战,她就不会急着回去;如果我不刺激她赶紧回去,父亲周末过来,两人结伴就不会发生这么一桩事情;如果我不念叨吃红烧肉,母亲就不会出门买菜……可惜没有如果。我最后悔的是,母亲不过陪伴我两周,我却频繁跟她发脾气,她直到离开人世前一刻,估计还心结于我的坏脾气中。妈,我对不起你……赵婷婷是我一个朋友的老婆,为人谦和,亲和力十足,第一眼给人感觉非常有修养跟礼貌。朋友同样是文质彬彬的类型,两人可以说金童玉女般的登对。朋友说,她老婆不仅待外人礼貌,在家里同样对老人非常好,他真心觉得自己捡到宝了。这跟他老婆过往的经历不无干系。我们总是习惯于把好的一面给别人,却把坏脾气留给最亲近的人,对自己的亲人总爱耍脾气犯任性,尤其对待自己的父母,日积月累中,往往造成无形伤害而不自知。有的裂痕可以弥补,有的则成为难以愈合的创伤,甚至成为自己的永久遗憾……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。善待父母,不要让自己留下遗憾。首先,请您注意,这种情况已经不是孝不孝顺的问题,这是家庭氛围出了问题。
即使是小孩子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,如果您在外面能够做到彬彬有礼,遵守各种社会规范,偏偏遇到父母时觉得烦躁不安,那不用怀疑,也不用自责,因为我们的身体远比我们想象的敏锐,这是您的潜意识在给你示警,改变的时候到了。
一、为什么您会变得暴躁现在的脑科学研究发现,我们的大脑并不是被动地对外界做出反应,事实上,大脑每时每刻都会使用其“库存”的所有可用信息(你的记忆力,状况,身体状态)来猜测下一刻会发生什么,所有的神经元一直在以不同的速率放电,忙着做预测。并根据预测结果来开启下一步的指令,以免事情真正发生时,你措手不及。
生活中常见的例子:当你在篮球场上奔跑跳跃时,你不会等到球已经到了眼前才伸出手去,而是在队友做出抛球动作时,你就已经预判了球的方位,并随即调整奔跑的动作和方位,做好了接球的准备。如果猜测被证实,你的大脑就会进行记录,并根据这种被证实的记录调整您以后的行为模式,甚至形成本能。
现在回到我们的问题,为什么在外面彬彬有礼的好青年,回到家就感觉暴躁压抑,因为你的大脑已经通过之前的经验做出预测——您即将遭受攻击,并自顾自的启动了防卫机制——愤怒、急躁的情绪,这种情绪能增加我们的威慑力和战斗力,于是出现了父母一开口,我们就发脾气的现象。
这是什么伪科学,我们怎么会把父母当做我们的敌人?
二、边界被侵犯的反击一般认为,边界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四类:(一)物理性的边界。(二)心理边界。(三)身体的边界。(四)其他类型的边界。
在我们的家庭中,普遍存在物理边界和心理边界被侵犯的情况,或许我们不知道这些概念,但只要您有过压抑和不被尊重的感觉,那就没错了,这就是边界被侵犯的感觉。
为什么我们会把父母当做敌人?这不是我们的理智所能决定的,今天的神经科学家发现,控制身体的和形成思维的是相同的大脑神经网络。它的神经元不仅参与了人所有心理活动,而且同时还负责调节着人体的器官、激素分泌和免疫系统,当我们的大脑预测或感受到不被尊重、不被信任时,这种心理边界被侵犯的感觉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理活动,于是血压上升、呼吸急促、肌肉充血,情绪被调动起来了。
现在请想一想,您在与父母的交流中是否有不被尊重、不被信任的感觉,如果有,这就是您大脑预测的依据,也是您对他们发脾气的根源。(并不是批评与指责才是不尊重,夸奖与无微不至的照顾也是,我的其他文章已经反复谈论过这方面的问题,这里就不多说了。)
三、我们怎么办阿德勒心理学中有一个非常核心的一个理论——“课题分离”。所谓的课题分离,就是能够分清楚别人的事和我的事,别人的情感和我的情感。
我们要意识到,父母对我们的看法是父母的课题,我们不需要去干涉它;我们如何对待父母,是我们的课题,我们需要去做好它。
简单来说,就是不将父母对自己的评价放在心上,卸下心理上的包袱,当父母的絮絮叨叨无法引起我们被侵犯的愤怒时,我们的大脑也会自动调节,不再开启防御机制。
这听上去很无情,但这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。除非您的父母有一天突然意识到,您的痛苦,他们也有责任,继而改变与您的沟通方式。
但不期望他人改变,着手改变自己——这也是阿德勒心理学。
(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异议,请联系删除,谢谢您。)

答:曲靖的月子中心有几家:曲靖月贝佳月子中心;康尔贝母婴月了一中么;悦好月了一会所;东方爱堡月子中心;紫丁花月子中心;曲靖目前除月贝佳外,稍具规模的月子中心有4个。
看到面目全非这四个字的我吓得心惊肉跳,虎毒不食子,这位妈妈为何手段如此残忍!
事件回顾
2018年2月4号,事情发生在宣威井路。一位年轻的妈妈,把自己5岁的亲生儿子砍得面目全非。孩子的头部、脸部、脖子。手都被砍了,而其中最严重的是头部,被砍成“西瓜纹理”状,这景象想想都让人觉得眩晕。事情发生后,孩子被迅速的送到宣威医院,去医院的时候孩子已经重度休克,没有了血压和呼吸,在家属没有任何缴费的情况下,医生给开通绿色通道。联合介入手术室进行急诊治疗,手术虽然成功了,但是孩子脑疝已经形成,很难再救活。孩子被送进IC重症监护室的时候,心跳停过一次,但是医生尽职尽责的全力抢救让孩子恢复了心跳,可是即便如此,不幸依然发生了,今天(2月9日)凌晨1点23分孩子去世了在描写这一段的时候,我浑身发冷、毛骨悚然,我为这个孩子感到痛惜,同时也憎恨孩子的母亲,为何如此残忍,看到面目全非的孩子,普通人尚且心如刀绞,这位妈妈不知作何感想?
母亲为何如此狠心?
对于这位母亲杀人的动机,有网友说是这位妈妈疑似精神病患者,在压力之下做出这种失控的举动。但是真实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,但是我总觉得不管这个人再凶狠都应该舍不得对自己的孩子下手,对呀,虎毒还不食子呢!对于真正的原因,警方还在做进一步的调查,不管真相如何,我想我们都不要妄自揣测,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为这个孩子献上祝福,愿天堂里没有伤害。
如何保护孩子的安全?
儿童家庭暴力层出不穷,是传统的权威文化所导致,我想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学会如何平等的跟孩子交流,还不是打压。另一方面,当孩子产生逆反情绪,跟家长观点不一致时,家长也不要气愤,更不要一时冲动就对孩子打骂,家长更应该的是冷静对待,跟孩子仔细的聊聊天,知道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。5岁的孩子,就这样离开了,带着伤痛,带着对妈妈的疑惑。想想这个可怜的小孩儿我的心都在滴血。
我是大神叨叨叨,喜欢记得点赞+关注哦!
太狠了,怎么就下的去手啊?才五岁的孩子啊……话说我儿子现在就五周岁零一个月,虽说每天上蹿下跳皮的跟猴似的,衣服裤子每天都要换,但是我也不打不骂,孩子还小不懂事,在过个十年他都小伙子了,自然就很干净很懂事了,等孩子大了再也不会像现在一样粘着我了,要好好珍惜与孩子在一起的美好童年。祝天下的宝宝们都健康快乐成长!

原创文章,作者:admininin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hdfdgg.net/1303662.html